潘昌煦年谱(初编) 1937年

  是年春暮,思子心切,由苏州到北平,探望在北平协和医院工作的长子潘铭紫。期间作诗《丁丑春暮重返北平摄影后题短句以付铭紫》一首。

《丁丑春暮重返北平摄影后题短句以付铭紫》(1)

老犹经世乱,健反觉儿衰。
忽忆婁东句,重来冀北时。
觚棱縈昔梦,车马谢新知。
柳发如余短,清明动客思。

  6月20日(五月十二日),先生的侄子潘承奎(潘昌勳之子)由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并准备出国留学(2)
  7月7日(五月廿九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
  8月13日(七月初八日),中日淞沪会战开始。
  当时苏州的张一麐倡议组织老子军,并亲自撰写《老子军规划草案》(3),获得李根源等人积极响应,先生亦表示愿意加入。是年张一麐正逢七十大寿,先生作诗《寿张仲仁(一麐)七十》,其中,诗的最后一段有“微材愧薄植,读书困短檠。中年復读律,所志终无成。朅来甘放废,白昼掩紫荆。蹤迹虽云阔,肝胆殊相倾。遐思劔南翁,老尚气纵横。十诗九灭虏,意不忘边城。即今朔吹起,将率方厉兵。与公共加饭,坚坐竢太平。” (4)。陆承曜女士在《忆潘昌煦先生》一文


 

(1) 引自潘昌煦著 陆鸿吉编《芯庐遗集》,吴县潘氏印行,1963年。[返回标注点]
(2) 参见《时事新报》1937年6月20日《各校短讯》一文。[返回标注点]
(3) 参见张一麐著,顾廷龙编校《心太平室集》,1947年。 [返回标注点]
(4) 引自潘昌煦著 陆鸿吉编《芯庐遗集》,吴县潘氏印行,1963年。[返回标注点]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