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煦年谱(初编) | 1945年 |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72岁
4月,临苏东坡《题赵㞦屏风与可竹》
“与可所至,诗在口,竹在手。来京师不及岁,清郡还乡,而诗与竹皆西矣。一日不见,使人思之。其面目严冷,可使静险躁,厚鄙薄。今相去数千里,其诗可求,其竹可乞,其所以静、厚者不可致,此予所以见竹而叹也”,款识:“潘昌煦 乙酉四月 年七十三”(1)。
6月22日(五月十三日),夏至,先生节临苏东坡“跋文与可论草书后”于扇面。
“留意于物,往往成趣。昔人有好草书,夜梦则见蛟蛇纠结。数年,或昼日见之,草书则工矣,而所见亦可患。与可之所见,岂真蛇耶,抑草书之精也?予平生好与与可剧谈大噱,此语恨不令与可闻之,令其捧腹大笑也。东坡题跋”,款识:“乙酉夏至 潘昌煦年七十三”(2)。
7月7日(五月廿八日),小暑,先生与画家颜文樑画扇,赠与履平。
“古人作一画,必惨淡经营。楼台、殿阁、塔院、房廊,位置妥贴,然后落笔。今人胸无成竹,卤莽下笔,辄曰写意,而于疏密、浓淡、深浅之法全未领悟,此大误也。皴法亦贵疏密得宜,或浓或淡,或虚或实,皆宜留意。今人未解皴法,但用大墨点,便谓学米,不知米氏于各家皴法融会贯通,乃能臻此妙境,岂浅陋者所能猝办耶?作画之妙意在笔先,古人着墨不多,气韵自足。若不善用意,一
(1) 注:见于某网站。[返回标注点]
(2) 参见周斌编著 《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辞典》2009年。[返回标注点]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