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煦集(初編) | 文集 |
不誠無物(1)
潘昌煦
物依誠而立,不誠則失之矣。
夫物不能離誠,不誠則無以自成,而物失其為物矣。中庸蓋為不誠者警之。
且物物者天地,而不知物物者誠。天地不能一日無誠以綱維之,物豈能一日無誠以依據之?故遁虛無者,以有為無,要其所謂無者,課虛叩寂,入於杳茫矣。而亡固有者,以無為有,要其所謂有者,貌合神離,流於惝怳矣。誠者物之終始,執是說也,盈天下皆物,即盈天下皆誠,何往而不見有物,亦何時而不足以存誠哉?而正不然,初非必志涉虛浮,或為聖賢所斥,第其獨居深念,有時偶息仔肩,一去焉不返矣。誠與物本無分,而我與之轉分為二,寸心操舍,鬼神倐為之蔽,其形亦不同,生成闇昧,獨居冥漠之鄉,第其萬變紛乘,臨境偶有未審,稍縱焉即違矣。誠與物本自若,而我與之反若相閡,四顧彷徨,山川巧為之阻其覩。是則不誠者,實謂之無物也可。
凡物之來也可見,而其去也亦可見。譬之采色之錯陳,則詭奇可喜矣。當夫衣裳在笥,纁帛充庭,或丹青之藻繪,或素絇之繽紛,亦既殊形異質矣。乃一經久視之勞,則雖美列章施,亦等熟視而無覩。非無覩也,蓋心目一與之交眩,遂若見其距而不見其迎。彼不誠之無物,固若是爾,凡物之聚也無定,而其散也亦無定,譬之聲咅之迭奏,則變幻甚奇矣。當夫簮烏盈門,笙簧在
(1) 注:此文為先生於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會試第一場文題的答作之一。參見顧廷龍主編《清代朱卷集成》 第87卷 第417-457頁。 [返回標注點]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