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潘昌煦先生(以下簡稱先生,1873-1958)名昌煦,字春暉,號由笙,中年別號芯廬。蘇州府元和縣人。25歲,獲賜進士出身,得光緒帝欽點拔攉為庶起士,入翰林院。31歲,「棄經始讀律」,入進士館修習法政,以謀強國之策;後又東渡,入日本中央大學,就讀法律,苦讀四年終獲法律學全科學士學位。辛亥年夏,學成返國。不久逢朝代更迭,清消亡而民國肇始。39歲始,先後就職於唐紹儀國務院下屬的法制局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大理院,54歲始,先後執教於燕京大學政治學系、法律系,兼職於國立清華大學政治學系。60歲,棄教歸鄉,隱於鬧市,重拾經文,「益致力於詩古文辭,兼習書課於漢魏晉唐碑版,各有所得,蓋駸駸乎入古人之室矣。」85歲,辭世。
先生的摯友陸鴻吉(尹甫)悉心整理編輯先生的詩詞,而成稿《芯廬遺集》,並與顧廷龍(起潛)、潘景鄭(承弼)一起校對後,於1963年10月,由吳縣潘氏印行刊行。
予自2019年接受編著《潘昌煦年譜》之任務後,一直在收集與先生相關之資料,其中,《王同愈集》亦為所收集的資料之一,予閱讀《王同愈集》後,自然萌發整理先生遺作並編輯成集之想法,後付之行動,終成是集。
《潘昌煦集》包含目前所收集到的先生之詩詞和文章。其中,詩絕大部分取自《芯廬遺集》之芯廬詩存,亦有個別詩作取自其他文獻;詞均取自《芯廬遺集》之芯廬詞存;文章則包含先生所作序文、跋文、題文、科考作文、公文和司法講義等。所有詩詞文章均加入標點符號,以方便讀者閱讀,同時,均注明來源。
與《芯廬遺集》不同,筆者將先生的詩作重新分類,並盡力按詩之創作時間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