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煦年譜(初編) | 1913年 |
是年夏,先生的大侄子潘承圻從南洋公學畢業,為南洋公學中學第五屆畢業生(1),並考入清華學堂留美預科部(2)。先生的侄子潘承埛參加工作剛滿一年,概因其工作成績突出,而被北京電報局破格批准其參加考試,入讀交通部電報傳習所中等班(3)。
先生自原配李氏過世之後,一直忙於學業和事業,年近四十亦無續絃,母親吳氏非常掛記先生婚事,一直在為先生物色合適的繼配人選,直至是年夏,找到無錫叔倫公諱彤業女華婉清,母親吳氏覺得非常滿意,令先生返鄉迎娶(4)。
7月1日(五月廿七日),奉母命,向大理院請婚假10餘日(5),返回故鄉蘇州。
7月4日(六月初一日),與無錫華婉清成婚(6)。完婚數日後即返回北京。
7月9日(六月初六日),陸鴻儀、莊璟珂被任命為大理院推事。
7月12日(六月初九日),返京后,開始參與大理院民庭的案件的審理判決(詳見附錄二)。
是日,二次革命爆發,內戰重開。
先生作詩《四十初度》(7),詩中盡顯憂慮之心情。
《四十初度》
四十蹉跎鬢漸衰,劇憐東亞一男兒。
華堂燕雀憂虞日,大陸龍蛇戰鬭時。
鶉首讖成天已醉,馬頭塵起我何之。
(1) 參見霍有光、顧利民編著 《南洋公學 交通大學年譜》,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返回標注點]
(2) 參見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 《清華大學史料選稿 第四卷 解放戰爭時期的清華大學(1946--1948)》, 1994年,第637-640頁。[返回標注點]
(3) 參見交通部電信學校編 《交通部電信學校五十周年紀念特刊》,1929年。第110頁 [返回標注點]
(4) 參見潘昌煦著 華源生編 《芯廬遺墨》,蘇州潘氏影印,2009年。[返回標注點]
(5) 參見大理院書記廳編輯 《大理院判決錄 1913年7月》。[返回標注點]
(6) 注:大婚日期乃筆者推測出,因請假十日中,此日宜婚娶。[返回標注點]
(7) 引自潘昌煦著 陸鴻吉編《芯廬遺集》,吳縣潘氏印行,1963年。[返回標注點]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