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煦集(初编) 诗集 - 清朝末期

清朝末期(1890年至1911年底)

  先生于清朝时的诗作存世极少,究其原因其实可在《芯庐遗集》诗集第一卷的标题“焚余集”看出一些端倪。焚余集中第一首诗即为《三十初度》,而《三十初度》显然是创作于1903年下半年(1),遂笔者猜测先生在此诗之前所作的绝大部分诗都因焚而湮灭矣。
  1903年清廷已重启廷改,其中就有开设进士馆(2),要求癸卯科进士均须进入进士馆学习满三年后,应试合格才能授予官职等,且允许戊戌科甚至更早的进士申请进入进士馆学习深造,其目的显然是为正在进行的朝廷廷改储备人才。先生此时已获编修之官职,并就职于翰林院,且先后被派往国史馆、英武殿公干,而在得知可以申请进入进士馆学习法政知识的消息后,陷入抉择两难之境地,《三十初度》中略有反映此抉择的过程,最终,先生选择重当阿蒙,于是有了焚诗明志,“弃经始读律”(3),开启人生一次重要转折。先生的同年潘鸿鼎亦有类似经历,据闻其亦有不少未完成之作品遗留于世,概亦是因为选择入进士馆学法政而弃经文之故也。
  1947年,顾廷龙(起潜)回苏州造访先生时曾有 “请先生整理著述,以昭来学。许之,曰:暇当录成清本,授子存于图书馆中”(4)。笔者推测先生后来确有整理过著述,且至少第一卷的标题“焚余集”应为先生所定之。后整理著述不得不终止,概因内战之故耳。幸好先生挚友陆鸿吉(尹甫)前辈悉心整理先生之


 

(1) 参见玩喵著《潘昌煦年谱》 初编,campuswan.com,2022年9月。第68页。 [返回标注点]
(2) 参见韩策著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又见李林著 《最后的天子门生--晚清进士馆及其进士群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17年12月。[返回标注点]
(3) 参见潘昌煦著 陆鸿吉编《芯庐遗集》,吴县潘氏印行,1963年。其中诗作“辛亥之岁留日将归,仆与企商棣威合摄一影,忽忽已十八年,企商属题,因赋长句”。 [返回标注点]
(4) 参见顾廷龙撰跋《芯庐遗集》,潘昌煦著 陆鸿吉编《芯庐遗集》,吴县潘氏印行,1963年。或见本书附录七。[返回标注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