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昌煦年譜(初編) 1933年

由中道行,經蘿葡地、上平臺、寨爾峪諸地,到大覺寺,至北安省吃飯。雇車歸,經白家疃飲茶,六時許抵家。」顧廷龍在其《妙峰山進香調查》一文亦有非常詳細記述,他在文尾提起,「潘先生精力甚好,以六十一老翁,露宿一宵,山行三日,毫未有一些疲倦,實在佩服。」從妙峰山回來後,先生作詩四首紀念此次遊覽。

《癸酉暮春,偕起潛、顧頡剛二君同遊妙峰,再宿而返。率成俚句》(1)

幾番探勝到巖阿,飛鳥親看舄底過;
莫笑吳兒才氣弱,心頭萬笏峙嵯峨。

招邀難得竹林賢,舉首同捫尺五天;
簫鼓未忘春社樂,域中猶賸太平年。

敝屣妻孥愧未能,更無宿慧問三乘;
平生別具煙蘿意,但禮名山不訪僧。

欲從何處飯胡麻,療以朝飢有杏花;
續徧昌平山水記,故應健筆屬君家。

  5月3日(四月初九日),是日《時事新報》的《交部前日派員接收三公司收發處》一文報導,經兩年多的努力,終於完成國際電報三條水線的接管,其中,大北水線電報收發處主任由交通部指派先生的侄子潘承埛擔任,副主任由大北電報公司指派丹麥人愛爾司德擔任。


 

(1) 引自潘昌煦著 陸鴻吉編《芯廬遺集》,吳縣潘氏印行,1963年。 [返回標注點]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