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记录了金天翮(松岑)与潘昌煦的交往,并稍作解析。

  今年是国学大师金天翮(松岑)诞辰150年,作此文亦算是留一个纪念吧。
  以下是笔者所收集到的金天翮(松岑)与潘昌煦先生(以下是简称先生)交往的全部资料。
 
  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6日,星期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在北平忠信堂宴宾客,共发请帖七十余份,实到五十余人,金天翮与先生均受邀并参加了宴会。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金松岑的门生徐子为(恒庐)自重庆潜返苏州拜访老师,金松岑向他讲述有关先生鬻书自赡的情况。徐子为返回重庆后,与其友陈霆锐(知名律师)说起此事,两人均愿意出资资助先生。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九月朔,徐子为再次潜返苏州拜访金松岑,并带来万圆钞(即是徐与陈共同资助先生的),请金松岑转交给先生。徐走后,金松岑与其孙同翰一道去先生家将钱转交给先生。先生坚不受,曰:“吾馈粥差堪自给,且与二子无一面之缘,吾不可无故而受他人赀。” 后先生问金松岑苏州城是否还有更贫窘之士,金松岑说朱孔文亦困难。遂先生曰:“此非吾所几也,可以移赠矣。” 然朱孔文亦坚辞不受。数月后,太平洋战争已近尾声,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金松岑又找到先生,问是否可以将这笔钱用于国学会购书,先生表示同意。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中秋节前五日,金松岑为《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撰跋,叙述冷香阁雅集二次作图之前后经过,并请先生为其书。
 
此图取自网址:https://www.sohu.com/a/318106103_120060042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夏,为纪念抗日战争中沧浪亭畔省立苏州图书馆之书幸得免于难,金天翮撰写《完书记》,并请先生为其书丹,后由吴中杨鉴庭勒石成《完书记》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金天翮病逝。其学友徐震撰《贞献先生墓表铭》。金天翮的后人亦是请先生为墓表铭书丹,后由吴中杨鉴庭勒石成碑。是年秋,金天翮门人王大隆(欣夫)等整理刊行了金天翮遗著《天放楼诗季集》,亦是请先生为该书封面署题。
 
 
  以下是笔者的解析。
 
  金天翮生于1874年,而先生生于1873年,他们在年龄上仅差一岁。年轻时,两人的志向并不相同,金天翮一度支持革命推翻满清;而先生只是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来强国。民国后,金天翮逐渐转向国学教育;而先生则一直在法律界耕耘。虽然,在1929年,均受邀参加了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在北平忠信堂的宴会,但笔者认为两人最多只是认识而已,并无多少交集。从笔者所收集的资料看,两人真正交往是起于1943年,即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金天翮自上海返回苏州隐居后。其时,两人皆年界古稀,且旧时的读书人多崇尚国学,自然有交流的基础。通过1943至1944年两人的交往,双方关系迅速升温,后至抗战胜利后,金天翮在《永安月刊》上发表《却金记》,且其晚年的两篇非常重要的撰文《苏州虎丘冷香阁雅集第二图》跋和《完书记》均是邀请先生为其书丹。先生酷爱书法,自然积极响应,遂两人关系到达顶点。
 
  文章又到了结束时,笔者曾经有个疑问,就是金天翮晚年退隐苏州后,亦是闭门著书,是如何了解先生当时情况的呢?开始笔者以为是金天翮的门生蒋吟秋告诉的,但后来研究才知道,八一三事件后,蒋吟秋即离开苏州避居沪上,直至抗战胜利后才重返苏州的,应该不是蒋吟秋。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老人逐渐浮出水面,笔者认为应该是他将先生的情况告知金天翮,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再介绍。
 
 
  参考文献
  1、顾颉刚著《顾颉刚日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年。
  2、《永安月刊》全十二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9月。
  3、金天羽著《天放楼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4、震泽镇志编纂委员会编《震泽镇志》,方志出版社,2017年5月。
  5、王国平著《东吴大学简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6、陈霆锐著《浩然堂集》,民主出版社,1973年。
  7、金天翮著《天放楼诗季集》,1947年秋。
  8、潘昌煦书法之碑帖篇--完书记 , campuswan.com, 2024年1月。
  9、潘昌煦书法之碑帖篇--贞献先生墓表铭 , campuswan.com, 2024年3月。
  10、读金松岑《却金记》有感, campuswan.com, 2024年5月。
  11、玩喵着 《潘昌煦年谱》 初编, campuswan.com,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