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记录了陶仁荣(欣皆)与其师李超琼(紫璈)的交往。
陶仁荣(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人,原名荣,字欣皆,号晦同,又号树人。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人。
清光绪八年(1882年),以纳捐得监生,参加壬午科顺天乡试,未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参加乙酉科顺天乡试,中式第276名举人。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己丑科会试,未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壬辰科会试,未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甲午恩科会试,中式贡士。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补殿试,以二甲第78名获进士出身,分至户部观政。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更名仁荣。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岁末,与廉泉、吴敬恒往北京米市胡同南海馆,与康有为谈论国故。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因其父母身体问题而向户部请假,返回奉天以养亲。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母亲过世。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因父亲恢复健康,而重返京师户部。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俄日战争期间,任署奉天度支司会计科佥事,积极配合万国红十字会赈济难民,而获朝廷“异常出力人员”的表彰,以道员分省补用并加二品衔。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因担心在开原县的父亲受俄日战争波及而向户部请假,返回开原县。是年夏,返回北京。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户部候补主事。是年春暮,随肃亲王赴蒙古各旗考察边备,并于是年夏返回北京,后拟定整顿章程共十四条,由肃亲王入奏。是年冬,又随钦差大臣载振、徐世昌巡查东三省。
清宣统三年(1911年),寒食节,「廉泉在北京西城寓园作寒食,吴芝瑛手为调羹。座客为云梦吴禄贞、玉牒良弼、会稽陶欣皆、无锡孙道毅、侯毅、画师吴宗泰」。
民国四年(1915年),4月30日,任奉天省调查官产员。
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奉天官地清丈局会办。
在李超琼(紫璈)的众多弟子中,陶仁荣(欣皆)无疑是李超琼最为得意的门生之一。纵观《李超琼日记》,自清光绪七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李超琼与陶仁荣的交往记录多达近280条,以下是笔者据二人交往记录等文献,简述其师生之谊。
清光绪五年(1879年)
李超琼与陶应润(霖普)结为昆季交,陶应润遂让其长子陶荣(后更名仁荣)拜李超琼为师。
是年,李超琼参加顺天乡试,中式第二百七十六名举人。
清光绪六年(1880年)
李超琼参加会试,未售,且染上重病,待病情好转后,返回故里。
清光绪七年(1881年)
李超琼带其长子李廷毅,复至辽左凤凰城。
清光绪八年(1882年)
开年,李超琼即通过京城的朋友,为陶仁荣办理入赀纳监之事,以便陶仁荣可以有参加顺天乡试的资格。李超琼在工作之余,仍为陶仁荣评改课艺。是年夏,陶仁荣前往北京,以监生身份首次参加顺天乡试,不售。陶仁荣从京城返回后,馈赠李超琼古文《尚书》四册,及衣料等。
清光绪九年(1883年)
李超琼由凤凰城再次进京,参加会试,陶仁荣相送。是年会试,李超琼仍未中,
清光绪十年(1884年)
李超琼只能靠军功累积谋得江苏候补知县官职,遂返回凤凰城交接后,即南下江苏。陶仁荣与李超琼携行至沈阳后分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师徒虽两地分离,但仍互通信函,李超琼仍为陶仁荣评改课艺,而陶仁荣知李超琼患有严重痔疮,则邮寄蛄蜣百余供李超琼治疗之用。是年,陶仁荣再次参加顺天乡试,终于中式第二百七十六名举人。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是年夏,陶仁荣由奉天南下至苏州看望恩师李超琼。
是年秋,李超琼被任命为溧阳县令,陶仁荣即跟随李超琼至溧阳县署。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是年春,溧阳县县试,陶仁荣参与襄校文童试卷。之后,陶仁荣回老家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村祭拜祖先。此次老家之行,对陶仁荣产生了极大影响,因陶家堰村是人才辈出的江南名村,一番游历下来,陶仁荣有了深刻反思,于是写信给恩师表达对之前年少轻狂的悔意,并自定归后用力之方。原来恩师李超琼欲将所收藏的五十本绝佳的硃卷赠予陶仁荣,陶仁荣之前表示拒绝,而这次老家之行后,亦找恩师李超琼讨要回。
是年夏初,陶仁荣返回溧阳,与李超琼讨论此次稽山镜水之事,然后,返回奉天。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是年初春,李超琼给在北京备考的陶仁荣写信,请作李超琼母亲的寿文。
是年春,陶仁荣参加己丑科会试,未售。
是年秋,陶仁荣以文制屏祝李超琼母亲寿。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是年春,陶仁荣参加壬辰科会试,未售。期间,陶仁荣与李超琼亦有互通书信。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是年春,陶仁荣参加甲午恩科会试,中式贡士。期间,师徒互有书信往来,陶仁荣在信中言辽中都门事甚悉,而李超琼将其元和数年所作诗《鸿成集》三卷随信赠予陶仁荣。当陶仁荣获知中式贡士,即将喜讯电报告知恩师李超琼。
是年夏,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是年秋,战火蔓延至辽东。陶仁荣担心其父亲一家安危,不及参加殿试,即赶回奉天锦州。李超琼作诗〈得陶生欣皆却寄 〉,寄给陶仁荣。后又致信、致电陶霖普,建议让其子陶仁荣或奭贻,携全家妇孺儿童回热河或回江南,躲避战火。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是年阴历正月,陶仁荣兄弟携全家妇孺儿童抵达天津,致信给恩师李超琼,欲等天津开河即携全家妇孺儿童回江南避难,并详述辽左败军失地诸事,及杨德春死于平壤之战(注:杨德春为李超琼的救命恩人)。李超琼即回信邀请其全家来阳湖县,其时,李超琼任江苏省阳湖县令。
是年阴历二月,陶仁荣携全家妇孺儿童抵达阳湖县,李超琼安排他们住在阳湖县县署中。
将家人安顿好之后,陶仁荣告别李超琼,北上返京,补殿试,以二甲第78名获进士出身,分至户部观政。
是年阴历八月,因战事平息,陶仁荣又自京城至阳湖县,接全家妇孺儿童北上回奉天。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是年,陶仁荣在户部学习,期间,与李超琼书信不断。
是年夏,陶仁荣请李超琼为其更名,李超琼建议加一个“仁”字或者“琨”字,最后,陶仁荣选择在荣前加“仁”字。
是年秋,陶仁荣写信给李超琼,说他想拜桐城吴汝纶(挚夫)为师,李超琼回信鼓励之。因陶仁荣与同在户部的廉泉交好,而廉泉的妻子吴芝瑛正是吴汝纶的侄女,是故,笔者推测应是廉泉夫妇给陶仁荣的拜师建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是年夏,盖因陶仁荣不太适应京城官场,给李超琼的信中提出想改外派,李超琼回信劝阻其改外之计。
是年秋,李超琼之三子李廷昂进京参加顺天乡试,就住在陶仁荣家中。
是年冬,李超琼的得意门生潘昌煦进京准备来年的戊戌科会试,期间,李超琼曾两次同时去信给陶仁荣和潘昌煦,故笔者推测当时潘昌煦亦是住在陶仁荣家中,……。
是年冬暮,陶仁荣因其父母身体问题,写信告知李超琼,准备返回奉天以养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是年夏,陶仁荣因其父母身体问题而向户部请假,返回奉天奉化以养亲。
是年冬暮,陶应润病重,陶仁荣心急如焚,发电报给李超琼索求药方。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是年春,李超琼去信询问陶应润病情,陶仁荣有回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是年夏,陶仁荣母亲过世。
是年夏末,李超琼由四川合江县返回苏州,收到陶应润是年春的信函,从笔迹上看是陶仁荣代笔的。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是年秋,李超琼收到陶仁荣信函,言因父亲恢复健康,而现重返京师户部。
是年冬,陶仁荣在写给李超琼的信中说日本将与俄国开战。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是年,李超琼与陶仁荣书信不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是年阴历二月十六日,陶仁荣给李超琼去信,“以俄败于铁岭,惧开原将为战场,以初八向户部请假,次日出京东行。”李超琼接到此信后,非常担心陶氏父子的安危,赶紧写信给时在北京进士馆就读的潘昌煦,让他随时留意陶氏父子的行踪。三月十四日,潘昌煦收到陶氏父子平安的消息后,即刻给李超琼发电报“霖安”。陶仁荣亦给李超琼去信报平安。
是年夏,陶仁荣返回京师。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是年,是陶仁荣的高光时刻。
是年春暮,随肃亲王赴蒙古各旗考察边备,并于是年夏返回北京,后拟定整顿章程共十四条,由肃亲王入奏。
是年冬,又随钦差大臣载振、徐世昌巡查东三省。
而陶仁荣仍将其所见所闻,在信中告知恩师李超琼,并向李超琼求教经理财政之策。看见得意门生的成长,李超琼自然非常高兴,在其日记记道:“以见知于当道诸巨公,络绎数书,求为指教经理财政之要,不知余固拙于此谋者,讵非问道于盲者乎?”
参考文献
1. [清]李超琼著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辽左-苏州-溧阳》,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2. [清]李超琼著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元和-阳湖-元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3. [清]李超琼著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
4. [清]李超琼著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宣统元年闰二月》,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
5. [清]李超琼著 《石船居古今体诗剩稿》
6. [清]李超琼著 《合江东乡中汇支篆洞园李氏族谱》
7. 《申报》,1904年4月28日,〈东督等奏保红十字会名单〉。
8. 《申报》,1904年12月1日,王震一,〈沈锦红十字会护送难民事略〉。
9. 北洋軍閥史料編委會編,《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藏北洋軍閥史料・徐世昌卷二》,天津古籍出版社,第306頁,〈奉命赴東三省查辦事件奏調人員摺 〉。
10. 徐世昌著《徐世昌日记》,北京出版社,2018年2月。
11. 廉建中《南湖居士年谱初稿》
12. 孙道毅撰、廉泉编《寒厓集》,中华书局,民国十三年。
13. 梁学贵修《黑山县志》,铅印本,民国三十年。
14. 张凯撰 《虞廷恺年谱长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
15. 吴芝瑛著《帆影楼纪事》,文海出版社
16. 朱顺佐、张能耿,《江南人才名镇--陶堰》,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