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展示了由潘昌煦先生書丹的《完書記》拓片圖,將碑文轉成編碼文字並標點。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吳江金天翮(松岑)撰文《完書記》,紀念省立蘇州圖書館之藏書幸得免於戰亂之事跡。后潘昌煦先生為該文書丹,並由吳中楊鑑庭勒石成《完書記》碑。
《完書記》碑拓片圖
上圖取自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117d4e60102xrig.html。
目前,《完書記》碑刻仍在蘇州市天香小築的碑廊内,供游客欣賞。
《完書記》
東虜窺上國,垂五十年。國之關河阨塞、水陸津要,暸若掌上觀螺文。即國內公私所蓄金石、書畫、藝文等,靡不覘伺簿錄,其民極富於剽盜性,往往掉臂遊中原,意所顧,輒巧偷豪奪以去。丙子之冬,我師敗績,猘寇長驅躪江浙,兵所至必有專家執籍隨其後。蘇州潘氏之尊彝,常熟瞿氏之秘籍,南潯龐氏之法書、名畫,皆以先事置善地得完。而公園中吳縣縣立圖書館及中國國學會余所徵求四方之書,以不中程火之,火三日不息。獨滄浪亭畔省立蘇州圖書館之書幸得免於難,則館長蔣子吟秋之功有足稱道者,方軍事之初起者,敵機翱翔瞰蘇城,投彈以示威,蘇人大奔迸。吟秋獨率館員以廣柳作箱實宋元槧精本書為箱八,先移至洞庭東山交鑑塘小學校長周知辛藏諸密室,虜騎浸深入,復以精本四十箱用巨舶出胥口渡湖置包山寺交住持聞達。聞達弆之滿月閣,為複壁以障之。虜將屢詗書所在不可得,蘇人或知之亦不以告也。吟秋教授于滬,八年不歸。余謂聞達:「包山山嵐環繞氣不得泄,得無蒸發以傷書乎?抑蠹入而鼠穴焉?因以殘厥紙乎?曷破壁發緘使受風日耶?」聞達力承無他害,余固笑而不信焉。虜軍降,當道者督吟秋歸理故籍,先後運還兩山所藏都四十有八箱,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一萬九千八百七十四冊,完好無損,所費舟輿人力為法幣五十萬。而留置館中之尋常閱覽本多數亦無恙。嗚呼,可謂艱且卓矣。長國家者,能扞大患,無使日蹙國百里。則史官謹書其蹟,以昭告於來世。語曰:雖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國者神器,典章者法器,職方之圖、司農之冊 、兵家權謀作戰之書 ,藏之唯恐不深, 保之唯恐不力,即入人國,苟係纍其民不若先攫是焉以為寶,是故蕭何之智遠過項籍。虜知殘吾疆不能必得志於我民,固索體國經野之書而不獲,則挾文化之輈以走其邦,徐以愚我民,中國朝野上下苟不能自保其文化以資敵者,其與藉寇兵而齎盜糧無以異。八年之中禹域淪於敵,典書者不蹈是罟幾何人,此所謂喪其守者也。記不云乎,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事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則無及矣。吟秋燭幾於其先可不謂之智乎哉?余故樂得而書之。讀者苟以吾言為有所予奪也,則吾文固三百篇中所謂變風變雅之倫焉。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夏正重九日
吳江金天翮撰
吳縣潘昌煦書
勾吳楊鑑庭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