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展示了由潘昌煦先生書丹的「清故候選按察司經歷陶先生墓志銘」拓片圖,并稍微梳理了一下與該墓碑相關的人物及其關係。

潘昌煦先生(以下簡稱先生)所作的書法碑帖,現存次早的即是「清故候選按察司經歷陶先生墓志銘」,作於清光緒二十八年三月,該墓誌文由諸福坤撰寫,后由先生書丹,王同愈篆蓋,最後由陳伯玉刻成墓碑。

清故候選按察司經歷陶先生墓志銘拓片圖

清故候選按察司經歷陶先生墓志銘拓片圖

上圖拍攝自中國國家數字圖書舘網站(www.nlc.cn)。訪問國家數字圖書舘網站可以看到該碑帖的更清晰的圖像,網址為: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earchType=34&showType=1&indexName=418&fid=%E5%A2%93%E8%AA%8C6275。

該墓碑現存於蘇州市博物館,是由陶氏後人於2012年3月捐贈。歷經百餘年,仍保存完好無缺,實屬不易。
  
從墓志銘可以知道,銘文是陶燾的侄子陶惟坻(小沚)請求其同鄉長輩諸福坤撰寫而得,由此可推測,陶家是由陶惟坻來主持陶燾墓碑之事,那爲什麽陶惟坻會請先生書丹呢?爲了講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到晚清縣令李超瓊(紫璈)了。

光緒十一年四月,當時陶惟坻正肄業於蘇州正誼書院,而李超瓊則在蘇州府候補縣令,被分配批閲正誼書院學生作業,並將陶惟坻的作業評為優秀。同年,陶惟坻參加江南乙酉鄉試,而李超瓊又任同考官,又恰好將陶惟坻和堂兄陶同福的試卷向上推薦,雖二人均未售,但陶惟坻與陶同福均拜李紫璈為師。後來,李超瓊任蘇州府元和縣令,於光緒十六年縣試中因賞識先生才華,將其排在縣試榜首。先生亦拜李紫璈為師。這樣,陶惟坻和先生是同門師兄弟的關係,且陶惟坻和先生二人有相當長的時間是一起在李超瓊縣署工作,並準備參加會試,兩人關係應非常之好的,由此,陶惟坻請先生書丹墓碑就是很自然的事。

另外,李超瓊聞知陶燾辭世,作挽聯:「名德如陳季方,往時親拜,階除逴犖,青標競爽,難兄原不忝;畫意近徐昭法,節次為圖,山水淋渪,巨幅愴懷,遺跡有余悲。」該挽聯亦是由先生書寫的。

 

參考文獻
1、[清]李超瓊著 蘇州工業園區檔案管理中心編《李超瓊日記 遼左-蘇州-溧陽》,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
2、[清]李超瓊著 蘇州工業園區檔案管理中心編《李超瓊日記 元和-陽湖-元和》,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3、[清]李超瓊著 蘇州工業園區檔案管理中心編《李超瓊日記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光緒三十一年二月》,古吳軒出版社,2017年。
4、趙瑾編 《陶燾墓志銘 重見天日》,姑蘇晚報,2012年4月8日 B08版。
5、顧廷龍主編《清代朱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6、來新夏主編《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學苑出版社,2006年12月。
7、玩喵著 《潘昌煦年譜》 初編, campuswan.com,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