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展示了由潘昌煦先生书丹的“清故候选按察司经历陶先生墓志铭”拓片图,并稍微梳理了一下与该墓碑相关的人物及其关系。

  潘昌煦先生(以下简称先生)所作的书法碑帖,现存次早的即是“清故候选按察司经历陶先生墓志铭”,作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该墓志文由诸福坤撰写,后由先生书丹,王同愈篆盖,最后由陈伯玉刻成墓碑。

清故候选按察司经历陶先生墓志铭拓片图

清故候选按察司经历陶先生墓志铭拓片图

  上图拍摄自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www.nlc.cn)。访问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可以看到该碑帖的更清晰的图像,网址为: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earchType=34&showType=1&indexName=418&fid=%E5%A2%93%E8%AA%8C6275。

  该墓碑现存于苏州市博物馆,是由陶氏后人于2012年3月捐赠。历经百余年,仍保存完好无缺,实属不易。
  
  从墓志铭可以知道,铭文是陶焘的侄子陶惟坻(小沚)请求其同乡长辈诸福坤撰写而得,由此可推测,陶家是由陶惟坻来主持陶焘墓碑之事,那为什么陶惟坻会请先生书丹呢?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到晚清县令李超琼(紫璈)了。
  光绪十一年四月,当时陶惟坻正肄业于苏州正谊书院,而李超琼则在苏州府候补县令,被分配批阅正谊书院学生作业,并将陶惟坻的作业评为优秀。同年,陶惟坻参加江南乙酉乡试,而李超琼又任同考官,又恰好将陶惟坻和堂兄陶同福的试卷向上推荐,虽二人均未售,但陶惟坻与陶同福均拜李紫璈为师。后来,李超琼任苏州府元和县令,于光绪十六年县试中因赏识先生才华,将其排在县试榜首。先生亦拜李紫璈为师。这样,陶惟坻和先生是同门师兄弟的关系,且陶惟坻和先生二人有相当长的时间是一起在李超琼县署工作,并准备参加会试,两人关系应非常之好的,由此,陶惟坻请先生书丹墓碑就是很自然的事。
  另外,李超琼闻知陶焘辞世,作挽联:“名德如陈季方,往时亲拜,阶除逴荦,青标竞爽,难兄原不忝;画意近徐昭法,节次为图,山水淋渪,巨幅怆怀,遗迹有余悲。”该挽联亦是由先生书写的。

 

参考文献
1、[清]李超琼着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辽左-苏州-溧阳》,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2、[清]李超琼着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元和-阳湖-元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3、[清]李超琼着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
4、赵瑾编 《陶焘墓志铭 重见天日》,姑苏晚报,2012年4月8日 B08版。
5、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6、来新夏主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学苑出版社,2006年12月。
7、玩喵著 《潘昌煦年谱》 初编, campuswan.com,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