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略探潘昌煦先生的晚年生活。
1933年8月10日,潘昌煦先生(以下簡稱先生)在蘇州皮市街十號的家中設午宴,招待親朋好友。顧頡剛和吳梅均在其日記中有此次家宴的記載。顧頡剛在日記中記道:「……。予別世昌,獨到皮市街潘宅吃飯。三時許歸。……。今午同席:陸棣威、盛霞飛、吳臒庵、錢賓四、起潛叔、予(以上客),潘由笙(主)。」吳梅在其瞿安日記中記道:「……。午間赴潘酉笙之召,宴飲尚適。座間為須某(酉笙之內母舅)、范子明、顧頡剛、錢賓四、顧起潛、盛霞飛、陸棣威也。」其中,須某和范子明是先生繼配華氏的娘家親戚;顧頡剛是先生燕大同事及好友;錢穆(賓四)和顧廷龍(起潛)則是先生燕大时的忘年交;吳梅為先生親戚;盛霞飛為先生摯友;陸鴻儀(棣威)為先生一同走過進士舘、翰林院、日本中央大學、法制局、大理院的摯友。
而在此之前,先生已從事二十餘年法律工作,因心累而剛辭去燕大法學教授之職,返鄉準備隱居生活。爲了不再心累,先生選擇放棄法學研究,而重拾經文,這可從其對皮市街十號潘宅的佈置看出端倪。先生將戊戌翰林的牌匾高懸正堂,即是重拾經文之明證。后人曾造訪潘宅,作詩云:
胥門景色尚依依,皮市街前憶叩扉。
及第翰林猶有匾,拂衣寒士已知機。
退隱后,先生幾乎每日都用大量時間練習書法。据傳聞每日清晨,都要研磨出一大桶墨,用於練字。晚清翰林院編修沈衛對先生有評贊云:「……。退隱后益致力於詩古文辭,兼習書課於漢魏晉唐碑版,各有所得,蓋駸駸乎入古人之室矣。」
因先生退隱時未購置田地,在1939年儲蓄用盡后,就靠鬻字賣文自給。先生晚年的詩友亢惟恭有詩云:
鷃鵠同飛后,雲泥隔几程。
前朝尊太史,本色守書生。
氣節冰霜潔,胸襟涇渭清。
晚年才鬻字,津滬仰高名。
可見,先生的書法作品在江南和天津享有盛名。
筆者讀過紹瑜的《母親鄭遜軼事》,其中提到其父邵循正於1961年在天津勸業廣場的小字畫店淘到先生的行書摺扇。又筆者有幸在網上觀賞到先生為卞孝萱(當時在滬上銀行做事)的題字,當時菜鳥如我還以爲是五言詩,研究半天無果,其實是臨摹《張猛龍碑》之「令譽日新,聲馳天紫。 以延昌中出身,除奉朝請,優遊文省; 朋儕慕其雅尚。 朝廷以君蔭望如此,德音宣暢。」先生晚年鬻字之作品,大部分是臨摹碑文,也有部分題詩題詞的作品。其晚年題詩題詞的作品中的詩詞多收錄在《芯廬遺集》中。
又先生仍好游山水,每次出游或多有詩歌創作,隨心境之變化,先生晚年的詩歌風格亦有變化,正如陸鴻吉作《潘由笙先生傳略》所述,「性好吟詠,早年湛於選學,手不釋卷,工詩善賦,詩宗杜陵多感事傷時之作,晚年以陶白二集自娛。」
先生晚年追求簡樸生活,陆承曜女士在《憶潘昌煦先生》一文中回憶曰:「先生平時生活簡樸,布衣菜飯,從不叫苦並且還親自下廚做飯,從調味到持柴引火,樣樣都幹,他和夫人分工操作,笑語相對,其樂融融。 每天清晨他灑掃庭院,提籃買菜,甚至親滌便壺。」
先生晚年亦以整理鄉邦文獻為己任,曾元和惠定宇《周易古義》之手稿的封面署題為《惠定宇徵君周易古義遺稿》並題跋。又於1950至1952年,為蘇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做事,為蘇州文物的戰後恢復出力。
參考文獻
1、顧頡剛著《顧頡剛日記》,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年。
2、吳梅著《吳梅全集 日記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亢惟恭著《惕盫詩稿》,未刊行。
4、《母親鄭遜軼事》,紹瑜,清華大學校友縂會網站,2018年12月。
5、《春蠶到死絲方盡:悼恩師卞孝萱先生》,武黎嵩,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網站,2015年04月。
6、潘昌煦著,陸鴻吉編 《芯廬遺集》,吳縣潘氏印行,1963年。
7、江蘇省蘇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等編《文史資料選輯 第14輯》,1985年9月。
8、惠定宇撰,潘昌煦署題並題跋《惠定宇徵君周易古義遺稿》,蘇州博物館藏。
9、潘昌煦著,玩喵編 《潘昌煦集》 初編, campuswan.com, 2022年11月。
10、玩喵著 《潘昌煦年譜》 初編, campuswan.com,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