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尝试解析东京国立博物馆所收藏的书画折扇“清张熊花卉民国潘昌煦行书”。

  上图拍摄自ColBase国立博物馆所网站。访问该网站可以观赏并下载该折扇更清晰的图像,网址为:https://colbase.nich.go.jp/collection_items/tnm/TA-601?locale=ja

  折扇正面释文:囗囗香囗囗囗。丁丑夏日。子祥张熊。铃印:子祥
  折扇背面释文:芾比留占云久者,恐讼泝不及一见,昨略瞻望,无得志之容,有忧天下之色。 退为四海生灵,贺恭惟相公,以天下之英,任天下之重,大钧洪运,转化密移,仁智随识,孰窥其功。 正同万物鼓舞耳。潘昌煦。铃印:潘昌煦印,戊戌翰林。


  潘昌煦先生(以下简称先生)的题字是临摹米芾行书《闰月帖》。

  张熊(1803-1886),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熊年青时代即移居上海。最擅长画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幛,以寻丈计者愈见力量。他画的花鸟、草虫、蔬果、人物、山水都很有功力,精篆刻,绘画注重写生,亦善八分书。花鸟画初亦宗恽南田,后自成一家,富于时代气息,极受社会称赞。

  折扇的画面是张熊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夏所创作。而折扇的书法面则是先生于民国时期所作行书,具体时间不详。折扇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个“定静堂”的收藏铃印,这是台湾大收藏家林宗毅的收藏印章。因为这把折扇没有指定的赠与对象,故应是书画商行制作并售卖的。

  以上是笔者由折扇而搜索到的信息。这折扇最有意思之处是其画面作于清朝而书法则作于民国,相差近七十年。下面笔者开开脑洞,尝试圆了这折扇的故事。

  清光绪三年(1877年)夏,时年七十有五的老画家张子祥绘制了这扇面,后为沪上的书画商行所收,一直未能制作成扇。斗转星移,时光如梭,刷……就到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隐居于苏州的先生因积蓄耗尽,而开始要靠鬻字卖文自给。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先生的老朋友沈卫亦在海上鬻字为生,遂帮先生联络好书画商行,并在先生的润格上评赞曰:“……。退隐后益致力于诗古文辞,兼习书课于汉魏晋唐碑版,各有所得,盖骎骎乎入古人之室矣。”先生的书法作品渐渐地在上海有了些名气。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书画商行的少东家整理收藏,发现张子祥的这扇面尚未制作成扇,正为如何搭配书法扇面犯愁,店内一伙计言:“潘昌煦先生今年恰好七十有五,店内亦有其书法扇面,正好配上对。这个噱头可好?”少东家喜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