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潘昌煦与翁同龢的关系。
笔者之前一直在思考潘昌煦先生(以下简称先生)与翁同龢的关系,他们显然不是师生关系,从现有文献看,先生与翁同龢甚至未曾谋面,但翁同龢确实是先生所仰慕之人。直到前两天观看某歌星演唱会的视频后,“偶像”一词闪现,遂有翁同龢应为先生之偶像说。
1951年9月15日(八月十五日),先生将晚年翰墨自娱所积成帙的一本书法册作为结婚礼物,赠与女儿潘俨若和女婿范度(亦裴)。该书法册共三十幅,字体不一,纸长三十四厘米,宽二十厘米。并特为此册题跋,如下图所示:
跋《赠范度潘俨若夫妇书法册》
拍摄自华源生编 《芯庐遗墨》
释文:书虽小技,然非殚毕生之力难底于成。昔刘文清公自称临池数十年,纔学得一画一直耳。翁松禅相国亦有大书愁殿,榜小字,怯镫花之咏。老辈之精诣如此,薄劣如余,何足以言八法,惟翰墨自娱,积久成帙,以为。亦裴贤倩清鉴 辛卯中秋 昌煦 年七十九。
从上文可知,先生晚年提到其所仰慕的书法造诣极高之前辈,刘文清与翁松禅。刘文清即是刘墉,而翁松禅即是翁同龢。
先生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将翁同龢视为自己的偶像,在政治上亦然。
下面列出先生和翁同龢在1898年至1901年的一些文献记录,然后尝试解析并找出相关点。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1898年)
4月,先生在京城参加了礼部举办的会试,中式第二百三十一名。
5月初,先生又参加贡士覆试。
5月5日(闰三月十五日),据《翁同龢日记》是日记载,“……退后即赴万善殿阅新贡士覆试卷,每人廿九本。余四刻毕,而同人有迟迟未毕者,午正始递上,遂饭。饭后良久始下,查诗片讫,递名单,南屋六人来帮。申初二刻散。是日派阅卷十二人:昆冈、翁同龢、许应骙、徐郙、启秀、裕德、唐景崇、杨颐、阿克丹、梁仲衡、寿蓍、绵文。共三百四十八卷;一等八十四名,二等一百廿名,三等一百四十四名,无四等。第一夏同龢,赵椿年、俞陛云、张权皆一等。……”
5月6日(闰三月十六日),先生贡士覆试成绩列一等廿九名。
6月9日(四月廿一日),参加保和殿殿试。
6月11日(四月廿三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开启变法。
6月12日(四月廿四日),光绪皇帝在养心殿召读卷官入,亲阅进呈十卷甲第。
6月13日(四月廿五日),光绪皇帝太和殿“传胪,授一甲三人,夏同龢为翰林院修撰,夏寿田、俞陛云为编修,赐进士及第。二甲李稷勋等一百四十六人赐进士出身。三甲王思衍等一百九十三人赐同进士出身”。先生以二甲第一百零六,获赐进士出身。
6月15日(四月廿七日),翁同龢被开缺回籍。翁同龢日记记有:“……恭读朱谕:协办大学士翁同龢近来办事多不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应察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遽加严谴,翁同龢着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钦此。”
7月1日(五月十三日),光绪皇帝在关帝庙引见新科进士。“得旨,一甲进士三名夏同龢、夏寿田、俞陛云业经授职外,李稷勋、陆懋勋、魏家骅、姜秉善、黄诰、傅增湘、孟锡珏、秦曾潞、叶在藻、何作猷、江志伊、潘鸿鼎、何元泰、施愚、荫桓、庄清吉、黄大埙、梁用弧、丁惟鲁、李福简、华焯、朱耀奎、吴震春、张鸿基、伍毓崧、于式棱、吴功溥、曾广嵩、李彝坤、何联恩、赵东阶、易子猷、汪明源、凌福勋、何国澧、李端棨、管象晋、张鸣珂、崔肇琳、罗琛、邓邦述、蒋熊、张学智、周渤、云祥、魏鸿仪、蒋炳章、阿联、志琮、陈骧、查秉钧、陈培锟、钟锡璜、章际治、张履春、宗室文斌、黄彦鸿、董若洵、寿富、郭恩赓、陈汝康、潘昌煦、袁励凖、饶叔光、鲁尔斌、许邓起枢、周维藩、牛东藩、谢绪璠、朱名照 、胡浚、蔡侗、邓曾彟、余宝菱、黄寿衮、范桂萼、高桂馨、龙焕纶、林东郊、陈海梅、王兰庭、冯绍唐俱着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是日,翁同龢离京返乡。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重启训政,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因北京政局肃杀,先生以为师母祝寿为由请假提前归乡。
10月7日(八月廿二日),傍晚,先生从苏州来到江阴县署,为李超琼母亲89岁寿辰祝寿。
12月3日(十月二十日),翁同龢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编管。
清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1899年)
5月3日(三月廿四日),李超琼的母亲过世,年界九十。
在李超琼母亲过世后,先生一直陪伴李超琼,帮其处理治丧等相关事务,在李超琼即将回乡丁母忧之际,先生亦向翰林院申请在外游学,获准后,即随李超琼启程入川,并在蜀地游历长达6个余月。
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1900年)
6月初,先生随李超琼由四川返回苏州。
12月19日(十月廿八日),先生去昭文县查校童试的试卷。
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1901年)
1月8日(庚子年十一月十八日),办理完昭文县的事后,即去拜见翁同龢。翁同龢避而不见,翁同龢在是日日记记道:“十八日,阴,晚露日光,稍寒矣。……。苏州庶常潘昌煦(戊戌覆试)来谒,辞之。”
以下是笔者的解析。
先生与翁同龢的第一个相关点在戊戌科贡士的覆试上,先生是考生而翁是改卷者之一。先生贡士覆试成绩列一等廿九名,与其所参加的一系列考试成绩相比,这是一个最好的成绩。笔者认为先生后来必有去打听改卷荐卷者,且打听到了结果。这正是先生于1901年1月8日去拜见翁同龢的原因。
先生与翁同龢的第二个相关点是在先生入选翰林院庶吉士这件事上。由上文列举的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单不难看出,如果按江苏籍庶吉士的排名看,先生排在最后,其前有俞陛云、魏家骅、秦曾潞、潘鸿鼎、邓邦述、蒋炳章、章际治和董若洵。如果按江南(江苏+安徽)籍庶吉士的排名看,先生依然是排在尾部。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德宗皇帝要推行维新变法,那自然要储备更多的拥护变法之士,为此稍微扩大了些戊戌科翰林院庶吉士的配额,是故先生得以幸运入选。而翁同龢作为陪伴光绪二十年的帝师,自然是光绪维新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者。
笔者曾经阅读过某文,有先生在戊戌年是跟随翁同龢一起回江苏之说。从上面的文献记录看,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还有就是1901年1月8日去拜见翁同龢时翁避而不见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二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因翁退隐后曾自定五规:不赴宴席、不管闲事、不应笔墨、不作荐书、不见生客僧道。另一种可能是翁担心影响先生前途,而故意不见的。因为翁同龢在其日记中记录了先生拜访之事,那笔者认为更可能是第二种可能。
以上是笔者的解析。
先生于1933年退隐后,曾作有《题翁松禅师墨迹》一诗,如下:
题翁松禅师墨迹
覃溪翰墨最精严,笔势虞山老更铦。
宗派前朝无别异,迢迢南北两翁髯。
诗案何须问蛰龙,归来禅悦寄苍松。
和凝衣钵吾惭甚,春草萋迷鹁鸽峯。
以下是笔者尝试对此诗的解读。
“覃溪翰墨最精严,笔势虞山老更铦”中的覃溪是清朝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号,而虞山则是指翁同龢,翁同龢是江苏常熟县人,其晚年居于虞山下,古人常用地名专指该地所出名人。该句点出清朝两个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因翁方纲是顺天大兴人,翁同龢是江南人,故有“迢迢南北两翁髯”。
翁方纲画像
拍摄自沈津著《翁方纲年谱》
翁同龢像
拍摄自翁同龢著,翁万戈编《翁同龢日记》
“诗案何须问蛰龙”中的诗案即乌台诗案(亦称柏台诗案),是指宋朝大诗人苏轼因受诬陷而被贬官的故事。而“蛰龙”则是引自苏轼所作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该诗亦是当时弹劾苏轼者所认定的反诗之一。先生是借乌台诗案来指出戊戌年翁同龢因被政治对手诬陷而开缺回籍之事实。而翁同龢开缺回籍后隐居于虞山鹁鸽峯下,新居曰瓶庐。常早起阅读《法华经》,耽于禅悦,以静居心。遂有“归来禅悦寄苍松”之句。
这最后一句“和凝衣钵吾惭甚,春草萋迷鹁鸽峯”,笔者费了老鼻子劲才算是弄清楚,哈。这句中提到三个人,分别是和凝、鹁鸽峯(即翁同龢)和先生本人。和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宰相、文学家和法学家,著有《疑狱集》两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因先生在民初时期任北京政府大理院法官多年,遂“和凝衣钵吾惭甚”的意思是先生认为自己法官做得不够好,不配和凝之司法传承。并认为配和凝衣钵者自然是“春草萋迷鹁鸽峯”即翁同龢。因翁同龢曾任内阁学士署理刑部右侍郎之职,其间复查著名的杨乃武一案,发现问题,在其大力坚持下,杨乃武案最终得以平反昭雪。后又任刑部尚书。先生曾于1901年1月去拜访翁同龢,那时正值冬季。而“春草萋迷鹁鸽峯”显然又有春天的鹁鸽峯青草茂盛之意思。那笔者推测,在翁同龢离世后,先生曾在某年春季去鹁鸽峯翁同龢墓地祭拜过,领略过鹁鸽峯春季的景色,这才能作出上述诗句。
由此,笔者认为先生无论在书法艺术还是政治上都将翁同龢视为自己的偶像。
参考文献
1、翁同龢著,翁万戈编《翁同龢日记》,中西书局,2012年1月。
2、周文晓编著 《翁同龢年谱》,古吴轩出版社,1994年10月。
3、王忠良,沈潜著《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翁同龢》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
4、《清实录 德宗景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
5、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6、[清]李超琼著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元和-阳湖-元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7、[清]李超琼著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编《李超琼日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
8、沈津著《翁方纲年谱》,中华书局,2002年。
9、潘昌煦著 华源生编 《芯庐遗墨》,苏州潘氏影印,2009年。
10、潘昌煦著 陆鸿吉编《芯庐遗集》,吴县潘氏印行,1963年。
11、玩喵著 《潘昌煦年谱》 初编, campuswan.com, 2022年9月。
12、潘昌煦著,玩喵编 《潘昌煦集》 初编, campuswan.com, 2022年11月。
13、朱寿朋等原辑,陈尚凡等整理《杨乃武冤狱》,岳麓书社,1986年6月。